王鑽開教授現為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及機械工程學系仿生工程講座教授。
王教授於2000年在吉林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03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資訊技術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2008年在倫斯勒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王教授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行了一年的博士後研究,於2009年入職香港城市大學, 2021成為講座教授。王教授曾任香港城市大學工學院副院長(2019-2022)及仿生工程研究中心創始副主任(2021-2022)。王教授擔任Wiley出版社期刊《Droplet》的執行主編,同時亦擔任10多個國際期刊的副主編和顧問編委。
王教授是香港青年科學院院士(創始成員)、香港研究資助局高級研究學者(2022)、2022 年度「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國際仿生工程學會會士及中國教育部長江講席教授(2016)。他的研究被《健力士世界紀錄》認證收錄,更獲得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金獎和評審團嘉許金獎。同時他獲得了多項榮譽,包括裘槎優秀科研者獎(2023)、首屆青山科技獎(2021)、科學探索獎(2020)、先進工程材料名人堂(2019)、第35屆世界文化理事會青年特別嘉獎(2018)、香港城市大學校長講座獎(2018,2020)、香港城市大學傑出研究獎(2017)、香港城市大學校長獎(2016,2017)、中國教育部長江講席教授(2016)、美國光學學會青年科學獎(2016)、中國政府傑出留學生獎(2007)、美國材料學會傑出研究生銀獎(2007)。他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分別榮獲美國材料學會傑出研究生金獎(2016)和銀獎(2015,2021)、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優秀獎(2016,2019 和 2021)、香港青年科學家獎(2015,2019 和 2022)。
王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於開發創新的功能性仿生表面,解決多領域科學與技術瓶頸問題。科學上,他回應了三個百年的經典問題—固液接觸時間的最小極值是多少、如何實現液體自主擇向和如何克服1756年發現的萊頓弗羅斯特物理效應。技術上,其科研團隊引領了仿生表界面科學在水和能源收集、散熱、流體輸運、柔性電子等領域的應用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