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科技】 基因工具中「眾裏尋它」 生物工程師尋克服疾病鑰匙
癌症和遺傳病,均可能是受人體基因變異影響,透過適合的基因編輯工具,可以修正變異的細胞。不過若工具不適合,可能令其他正常的基因出錯,因此基因編輯工程需要極其小心,亦因而需不少時間作篩選。
今屆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 2023-生命健康領域獲獎者、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黃兆麟近年研發一套平台,於不同編輯工具中加上標記,了解工具對基因及疾病的作用,目前於部分疾病模型進行試驗。黃兆麟的最終目標,是同時為多種工具進行篩選,希望可以加快推進不同疾病應用基因治療。
▲ 黃兆麟赴美深造後,回港於港大開設實驗室。(陳展棋攝)
癌症和遺傳病,均可能是受人體基因變異影響,透過適合的基因編輯工具,可以修正變異的細胞。不過若工具不適合,可能令其他正常的基因出錯,因此基因編輯工程需要極其小心,亦因而需不少時間作篩選。
今屆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 2023-生命健康領域獲獎者、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黃兆麟近年研發一套平台,於不同編輯工具中加上標記,了解工具對基因及疾病的作用,目前於部分疾病模型進行試驗。黃兆麟的最終目標,是同時為多種工具進行篩選,希望可以加快推進不同疾病應用基因治療。
基因治療、生物工程師這些概念對於不少人而言是新事物,不過其實本港近年相關發展已嶄露頭角。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黃兆麟分別於港、美兩地鑽研生物工程多年。他表示,生物工程師透過篩選適合的編輯工具,以進行基因改造,並為病人提供治療。
黃兆麟解釋,以往的基因治療只限於刪除部分基因,不過隨着科技發展,已提升至透過改造基因,達至治療的效用。他指,基因改造面對的挑戰,在於需要找尋最精準的工具。因為如工具不適合,亦可能「誤中」病人的正常基因,引致其他疾病。
要於適合的基因工具中「眾裏尋它」並不容易,目前科學家只能逐個工具作測試,不過編輯工具以千計,因此需耗費不少時間。黃兆麟近年研發一套系統,透過將每一種基因編輯工具加上識別物,可以猶如貨物的條碼「過機」一般,快速篩選適合的工具。現時已為約一千種基因編輯工具進行測試。
黃兆麟表示,未來希望可以擴大規模,一次過審視不同基因編輯工具於特定疾病的有效性,短時間即可識別中那種工具可以精準改造細胞。部分已成功找到適合編輯工具的疾病,會先進入下一階段研究,交由其他科學家研究如何將工具傳遞至人體內。
黃兆麟表示,目前遺傳病於基因治療中發展較快,其中鐮刀型貧血症已將近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另外肌肉萎縮症等亦在進展當中。至於癌症涉及的基因變異較多,要尋找到適合的工具,研究所需時間亦較長。
基因治療預料會為晚期疾病的病人作治療,如何可以確保安全性?黃兆麟指,目前的其中一個原則,是要確保改造基因不會遺傳至下一代。科學家亦希望確保,減少基因編輯工具留於體內的時間,以避免基因出錯。
記者:陳展棋
(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66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