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news/press-conference
/hk/events-news/press-conference/量子科技從實驗室邁向市場:應用前景廣闊,商業化仍有距離
["root","\u65b0\u95fb\u53d1\u5e03\u4f1a"]
/hk/events-news/press-conference/量子科技從實驗室邁向市場:應用前景廣闊,商業化仍有距離
events-news/press-conference
/en/events-news/press-conference/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迈向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商业化仍有距离
["root","\u65b0\u95fb\u53d1\u5e03\u4f1a"]
/en/events-news/press-conference/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迈向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商业化仍有距离

新闻资讯

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迈向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商业化仍有距离

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随着量子科技的不断突破,各类应用场景逐渐迈向纵深,全球量子产业呈现出加速奔跑态势。

市场调研机构IDC预测,2027年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07亿美元。从国内政策层面看,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别提到了量子科技的发展,强调要在量子信息等产业变革领域,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

这一背景下,身处其中的量子科技企业展开积极布局,助力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迈向市场。日前,总部位于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深圳量旋科技在战略发布会上发布了重点布局的超导量子计算体系产品,包括超导量子芯片“少微”、超导芯片EDA软件“天乙”和超导量子测控系统织女星等,进一步加速推进量子计算的普惠化。

量旋科技创始人、CEO项金根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药物研发、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我国量子计算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量子计算的相关软硬件也在同步推进,以期逐步完善生态建设。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表示,量子计算是未来计算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在破解当前计算机的瓶颈、加速科学研究发展的进程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极大地提高科研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尤其在一些需要大规模计算的领域,比如生物医学、气候预测、金融分析等,前景不可限量。

2

郭毅可教授  (图片来源:香港科技大学)

量子计算的风口,究竟有多大?距离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还有多远?

 

量子计算风口:

算力“碾压”经典计算机,可与人工智能等先进生产力紧密结合

 

量子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1982年,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提出量子计算的概念,并指出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计算机在处理特定问题时,具有远超经典计算机的能力优势。

量子计算机的这一优势体现在何处?现实中曾有过对比案例。2019年9月,谷歌曾宣布研制出53个量子比特的计算机“悬铃木”,这款计算机仅花了200秒对一个量子线路取样一百万次,而完成同样的任务,利用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Summit” 却需要一万年。

由此看来,量子计算机的算力相对经典计算机而言是“碾压”级别。不过,这是否意味着未来,量子计算机会未来会完全替代经典计算机?项金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经典计算机已经做得很好的行业,量子计算机参与可能性较低,更可能会在经典计算机算力不够、抑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发挥作用。“量子计算机就像飞机,经典计算机就像地面交通工具,飞机虽然更快,但飞机并不能完全替代火车、汽车,不同交通工具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相同点都是提供运力。”

而量子计算也正在与眼下火热的人工智能深度结合,两者交汇而生的量子人工智能,助推AI基础能力实现突破。郭毅可表示,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等先进生产力的紧密结合,包括GPT-4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突破,不仅意味着人工智能从所谓的专用走向通用,也展现了其广阔的工业前景,对计算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意味着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在未来的数据处理和智能的发展、计算能力方面带来重大的创新与突破。

 

进入市场:

应用前景广阔,但商业化之路仍有距离

 

此前,量子计算更多是在研究院、实验室中,可谓“深藏功与名”。

但未来,走出实验室,助力量子计算产业化是发挥量子价值的重要方式。实际上,在国内科技圈,已有许多落地案例,百度、腾讯、阿里、华为等巨头已相继入局。

据悉,超导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量子计算诸多技术路线中赛道最拥挤的一种。所谓超导量子芯片,是一种基于超导材料制造的量子芯片,以超导量子比特为基本运算单元来实现量子计算。

不过量子计算距离商业化仍有较远距离,与超导量子芯片还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密切相关。项金根表示,从行业进展来看,目前量子芯片仍无法处于稳定状态,即类似CPU、GPU般稳定实现设计、生产和运算。此外,目前量子芯片处于快速迭代状态,产品代际设计研发和生产有很大不同,还需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以量旋科技发布的第一代超导量子芯片“少微”为例,在一系列因素限制下,要求量子科技公司必须自主搭建芯片产线,并在此过程中解决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测控系统等环节。“尽管有海外开源开放的EDA软件产品,如Qiskit Metal,但以我们自己的使用体验来看并不是非常好。”项金根表示,量子计算机作为新兴产业,无法类比芯片产业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所以也无法依靠第三方服务,因此,作为量子科技企业,量旋科技需要选择在产业上下游全覆盖。

量旋科技CTO孟铁军表示,以量旋科技为例,其在超导量子芯片方面已经完成了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芯片产品交付的全流程覆盖,拥有了专用的量子芯片生产线。

不过,做出产品只是开始,未来,市场仍期待量子计算实现根本性技术突破,走向产业化应用。

(本文转自搜狐https://www.sohu.com/a/670609248_161795

Image